外貿商人胡新振一直將四年前的那場金融危機視為“轉折契機”:在低谷時嘗試通過網絡拓展銷路,加入阿里巴巴平臺,他的球衣出口額從每年100多萬元攀升至3000萬元。眼下,他正在摸索用“C2B”個性化定制打開網上內銷市場,“用電子商務把國內、國外兩個市場都‘盤活’”。胡新振是阿里巴巴集團平臺千百萬中小企業主中的一員。
通過網購平臺,三四線城市、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到以往只能在一線城市銷售的商品。以淘寶網為例,新疆和內蒙古網商超過90%的交易都是銷往外省,而四川、遼寧、新疆、內蒙古等省區在淘寶網上的消費金額中,80%以上是跨省消費。
那么,電子商務企業能夠給市場帶來哪些改變?記者了解到,近年來,網上支付、物流快遞、電子認證等服務業迅速壯大,成為經濟領域“意外收獲”。中國信息經濟學會電子商務專委會副主任梁春曉指出,網購帶來的巨大包裹單量,讓物流行業也成為受益者。
那么,為什么新興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很多領域能夠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?在支付寶首席財務官井賢棟看來:“小微企業信貸難,不是錢的問題,是信息和資金流轉速度的問題。”他認為,解決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有兩個方式:一個是借錢給它,小微企業借不到錢,不是因為銀行沒有錢,而是因為小微企業沒有成熟規范的報表,銀行沒有辦法做到信用監控,或者監控成本太高。二是提升它的資金流轉速度,能夠用更少的錢做更大的生意。